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

最愛鳳山


探風土 

高雄鳳山 春日微風

+

文字、攝影 Dai


十八歲以前都在鳳山,得第一次獎、摔第一次跤、覺得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、學會摩托車、感覺什麼是好吃,應該都是在鳳山學會的。人生基本該學習的,好習慣與壞習慣都在這座古城裡學得差不多。

隔了十年多一點的光景(不小心就透露出年紀),實在想不到鳳山會有捷運、會有藝術家等級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,還有假日文化公車帶領民眾閱讀鳳山古城。賣家具和佛具的三民街、依然默默販售農具的打鐵街,及常民所依怙的信仰廟寺─天公廟、城隍廟、雙慈亭、龍山寺等,依然勾勒著數百年來人們的生活樣貌。「鳳儀書院」代表當年的文風鼎盛,砲臺遺蹟顯示當年的軍事、政經地位,轄境內「曹公圳」渠道密佈,更奠定鳳山富庶繁榮的基礎。

鳳山區古名埤頭,又稱下陂頭,早在清代初期即為鳳山縣重要的市街。17871月林爽文事件爆發,興隆莊舊城(今左營)被攻陷,1788年下陂頭成為鳳山縣的新縣城,取代舊城成為鳳山縣的政經中心,而「鳳山」一詞也取代下陂頭而為本地地名。

鳳山新城剛開始只是一座竹城,城體以環植刺竹三重、編棘為籬,聊蔽內、外而已。後來知縣吳兆麟於1804年興建六座城門和相關設施,即東西南北等四座城門外,還增建外北門和東便門等兩座城門。

1838年知縣曹謹增建城樓、砲台各六座,開濬濠塹並引曹公圳水而成為護城河,大大強化新城的防禦工事。1854年參將曾元福於竹城內增建土牆,至此,新城才趨於完備。目前僅存東便門、砲台三座,均已列為市定古蹟。

聽鳳山歷史教室的導覽員解說,好精采。重新溫習一遍我最愛的鳳山。


*高雄市文化公車 http://culturalbus.khcc.gov.tw/
*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http://dadongcenter.khcc.gov.tw/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